创作出一个真正的自己(Self-Authorship)

创作出一个真正的自己(Self-Authorship)

你是否曾经做一件事仅仅因为其他人都在做,你是否还在坚持一些过时的习惯,只是因为你在童年时期被这样教导,你是否曾经根据社会上认为正确的事而改变了自己内心的目标?

如果你内心有过类似的纠结,今天分享的这个心智概念能帮你看清自己,建立自信,这个概念叫做“Self-Authorship”。如果你是一本书,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本书的作者都应该是他自己。

自我创作(Self-Authorship)

Kegan(1994)成果的基础上,Baxter Magolda(2001)提出了**“Self-Authorship“**这个理论,意为“个人内在定义自己的信念、身份、 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我把这个“Self-Authorship”理论译为【自我创作】,即创作属于你自己的内在世界。

这个概念源自我们都会问的三个问题:

  1. 我怎么知道?我们认知的起源,性质和边界是什么?
  2. 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相信什么?
  3. 我想与他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与他人关系的设想和构建是怎样的?

这三个问题检验你是否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信念和原则,实现由内而外的实现自我建立,并进一步影响他人和社会。

以我自己为例,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在大学以前我都是一个乖宝宝,大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广阔啊,五彩斑斓啊,于是就迷茫了。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大一的某一个深夜,我在学校的湖边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我是谁,人生的意义,虽然找不到这些问题答案十分的痛苦,但是这是一种觉醒,是成为独立自我,创造自我的起点。

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可能只顾着学习知识和技能,工作之后忙着赚钱和应酬,不知不觉接受学校和社会的改变与塑造,而忽略了我们作为一个青年,不仅仅应该接受社会的塑造,也应该是这个社会未来的塑造者。

阶段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对自我的创作,或者说塑造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跟随外在公式
  • 我们相信“权威”的方案和建议,满足他人的期望。比如在家庭中我们满足父母的期待,在公司听从领导的要求。
  • 我们根据他人的反馈定义自己,需求他人的认可
  • 我们寻求社会的接纳
  1. 来到十字路口
  • 意识到需要建立自我的信念和价值,事业需要适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 寻求实现自治、独立的途径
  1. 成为自己的作者
  • 建立自己的信念,面对外部环境能够捍卫自己的信念
  • 认识到信念是与环境有关的,是可以协商的
  • 深度的自我反省会带来更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1. 建立内在基石
  • 完善而且坚定的信念系统,能够根据这样的基础做出决定,并且根据这套系统对他人负责
  • 接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改变,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能够发现新的路径

目标

自我创作的达成可以用三个方面来衡量:

  1. 相信自己内在的声音,能够控制自己对各种事件的思考和反应。我们需要认识到尽管这个世界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是我们能够控制对这个世界的反应。相比于固执的按着曾经被教导的框架行事,我们需要更多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2. 建立内在基石,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都会被灌输一些价值观,处世哲学,但是有些是我们不认同的,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有意识的主动建立自我认可的一套自洽的哲学体系,原则,或者行动的框架。
  3. 达成内在承诺,我们经常会对自己做一些承诺,但是又经常言行不一,这样不仅导致无法完成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当他人发现你想的和你说的,你说的和你做的并不一致,对你的信任也会降低,因此,最后我们都需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内在外在保持一致。

方法

达成自我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感觉这个过程有些有趣,就像自己其实是一块拼图,但你现在并不知道他最终的模样,人生的过程就像自己的这块拼图在慢慢的完整起来。下面这些方法来自于NESS LABS的文章,我自己也正在实践中:

  • 不断质疑自我的价值观和信念。不要把自己目前的价值观当作理所当然的,而是不断的问自己:我到底相信什么?这些价值观是不是我认可的价值观?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确实极难回答,最好的方式还是在日记中不定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你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
  • 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主动与不同行业背景,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认识到在这世界上价值观、信仰、原则真的是千奇百怪,能够扩展你的视野,对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同时获得多元视角和启发,在众多的价值、信念之中更容易发现和选择你的所爱。
  • 对自己负责。认识到你而且只有你自己对你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负责。你决定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学习的事物会构建你的价值观和身份。当你感觉无法控制外界的影响,你还可以控制你的环境和接触的信息,比如你读了什么,看了什么,听了什么。

总结

到这里,我已经跟大家分享了三个心智概念(成长型思维模式,元认知,自我创作),这三个概念组成了我们基本的心智框架,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且不断修炼的内容。

可能有人会说知道这些心智模型,思维方式啦有什么用呢,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包括我在内可能当时觉得问出这些问题就很难为情,因为大家觉得学好知识能挣钱就行了。

但是,要知道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思想的产品,我们的心智和思维是塑造这个世界的最主要力量。而且,仅仅知道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存在,就足矣改变你的人生,因为你知道曾经的思考的问题并不是无足轻重,而是沉重的无人能答,知道你经历的挣扎并不孤独,很多人同你感同身受。

Subscribe to 董双赫|SHD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